电缆附件“智慧档案”改写运维模式 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释放多重价值

时间:2022-10-27 17:36 来源:前沿科技网

走进国家电网一市供电分公司的运维中心,墙上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辖区内2800多个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运行状态。红、黄、绿三色标识清晰标注着每个附件的健康等级,这套被称为“电缆附件智慧档案”的系统,正是基于《电缆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客户关系提升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自2019年8月发布,现已在多地电力系统中落地应用的该研究成果所提出的“从设计到退役、从资产到客户”的双线闭环管理逻辑,正在为电缆附件这一传统部件注入全新的价值维度。

精细管理贯穿全生命周期:从“事后修”转向“前置防”

据了解,该研究基于多维数据建模技术和多因子关联分析方法,对电缆附件在其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老化等各阶段的性能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完整的资产健康档案体系,并引入预测性维护模型。

以某南方城市110kV输电工程为例,该技术部署后,项目团队可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实时查看各类电缆附件的热特性、局部放电特征与负载波动响应。据运维负责人反馈,自实施以来,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4%以上,计划性维护作业比例由不足30%提升至超过75%,年度故障率同比下降58%,单站点维保支出平均降低约38万元。

“这不仅提升了电力设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电缆附件‘被动维修’的传统思路。”该负责人表示。

客户关系体系重构:从“产品交付”走向“服务价值”

区别于传统研究只关注设备端,该成果另一大创新在于其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构。

借助智能数据分析,该研究成果可根据用户运维习惯与资产特征推送定制化预警建议与服务套餐,实现了“技术+服务”一体化闭环。更关键的是,客户服务平台被嵌入了用户行为分析与满意度反馈模块,使企业能够以数据驱动优化产品结构与服务流程。

截至2022年上半年,该成果系统已在全国25家电缆制造与安装企业、31个地方电网单位落地应用。据统计,系统上线区域用户投诉率下降近70%,客户二次采购率平均提升24%。某重点合作企业客户在接受第三方评估时表示,“合作方不再只是提供电缆附件,而是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每一次检修、每一次数据推送,都像是一次专业的健康咨询。”

推动行业认知升级:从零部件管理到价值单元运维

《电缆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客户关系提升研究》不仅是一次技术路径的优化,更是一场行业管理理念的再定义。

长期以来,电缆附件因其单体价值较低,在运维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但从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全局来看,其失效所引发的故障级别往往极高。该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系统性视角,将“低关注部件”纳入高标准治理模型中。

相关资料显示,实施该成果的多个电力公司在月度综合运维评价中,电缆附件相关项得分大幅提升,部分企业借助其所建立的监控与服务机制,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企业ISO管理体系与智能电网远程运维模块中,真正实现了从“点式防护”到“系统治理”的跃升。

一位电力设备研究机构的专家指出:“这项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把电缆附件从一个‘无声存在’转化为一个‘智能可感知的管理单元’。它让设备‘说话’,也让服务‘响应’。”

展望:行业范式重塑下的技术标杆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驱动下电力系统的全链条智能化发展,对于“资产精细管理+客户智能服务”模式的探索已逐步成为趋势。而《电缆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客户关系提升研究》作为一项兼顾技术深度与服务体验的成果,其影响正在外溢。

据悉,该研究在2022年被纳入数家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名单,并获得多地科技主管部门重点推荐。未来,其理念有望向更多低关注、高风险部件管理延伸,成为行业服务体系革新的“种子模型”。

当下的电力行业,正在从“硬技术比拼”逐步迈向“系统价值营造”阶段。这项看似“从细节入手”的成果,正在悄然推动着行业认知从“产品制造”走向“价值管理”,其长期效应,值得持续关注。

(记者 黄明远 报道)

编辑:yezi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