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互联网+制造”或数字化制造标志着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开端,那么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广泛应用,则正引领这场工业革命迈向高潮,深刻重塑着制造业的技术架构、生产范式及产业格局。在此背景下,智慧车间作为智能制造体系中的核心枢纽,通过深度融合尖端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仅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更迈向了高度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而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E-Noesis工业数字化平台”中的“智慧车间管理系统”堪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正引领行业向智能制造的新纪元大步迈进。
埃斯顿作为中国高端智能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领军企业之一,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提供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完整解决方案,涵盖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数字化系列产品。“智慧车间管理系统”就是其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领域深耕细作的杰出产物。据了解,该系统以中国知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方面专家杜春玲研发的技术成果“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与控制策略”为底层技术支撑,是一款专为车间管理人员开发的移动应用,能够提供车间整体视角,还具备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参数管理、设备运行绩效分析以及车间巡视管理等强大功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医药、仓储、物流中心、食品加工、锂电池生产、钢铁、化工等众多行业。
该系统打破了传统固定的生产流程和僵化的管理结构,实现了从计划到执行、从监控到优化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特别是在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这种高度定制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环境中,该系统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配置,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灵活性。同时,该系统突破了资源利用的瓶颈,解决了以往资源分配需要依靠经验判断的弊端,特别是钢铁、化工这种资源密集型行业,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人力等资源进行动态优化配置,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在质量控制与追溯方面,传统车间在质量控制上依赖于人工检测与事后补救,难以做到事前预防与全程追溯。该系统实现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同时建立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这一巨大突破,对于食品、医药等需要严格质量控制的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另外,传统车间管理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难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该系统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作业,打破了信息孤岛,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透明度。这一突破,对于汽车、电子等供应链复杂、协作要求高的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对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外,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还加速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育的步伐。埃斯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埃斯顿的“智慧车间管理系统”已经被国内478家各行各业企业应用,并与它们逐步建立了“人才培养计划”,帮助企业更好地应用该系统。同时还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江苏省内专科学校合作,成为其实践基地,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为智慧车间的兴起,标志着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一种人才需求的转变。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单一技能型工人已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传统工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技能。
随着“智慧车间管理系统”的普及,智能物流、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等围绕该系统的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为企业带来全新商业模式与盈利点。据埃斯顿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在478家各行各业企业客户中,埃斯顿与超过200家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并基于该系统开发了多项前沿技术成果,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一种数控机床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一种智能振动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医药行业的“药品疫苗低温自动化仓储系统”、物流行业的“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和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路径规划方法”、食品加工行业的“一种食品企业风险防控预警智能化远程服务系统”、锂电池生产行业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锂电池焊接质量检测装置”等,助力各行各业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智慧车间管理系统”的普及,不仅在企业内部引发了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更在宏观层面对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首先是行业内部合作网络的深化与重构,传统的合作模式往往基于资源、技术或市场的简单互补,而该系统的出现,让企业之间通过共享数据、协同研发、联合生产等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种深度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企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更在无形中重构了行业的竞争格局,使得整个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其次是推动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车间已经不再是单一行业内的专属名词,而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跨界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共享技术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等方式,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与变革。这种跨界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行业生态,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接着是行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该系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该系统的应用还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文/张林峰)